数字解读丨央行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核心内容

西风不相识

2019-08-01 04:01:34

亿欧金融7月31日讯,央行今日发布了《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据悉,该调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全国共18600个样本。一方面,调查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另一方面,调查报告通过构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

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4.77,中位数为67.96,标准差为17.01,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金融素养整体上稍有提升。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有限。同时指出数字技术对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影响整体是正向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促进和滞后两种效应。

态度丨79.03%的消费者不认同“今天有钱今天花完”

从消费者态度看,消费者在金融态度方面的整体情况较好。大多数群体能够意识到金融知识普及和在校园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个人信用,延迟消费的意愿则略有下降(或更加倾向于即时消费),其中全日制学生延迟消费的意愿最低。

在对金融教育的态度方面,88.27%的消费者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对金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比例上升1.22%。82.52%的消费者认为在校园开展金融教育非常有价值。

在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方面,总体来看,79.03%的消费者对于“今天有钱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观点,有17.80%的受访者持“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的观点。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偏好略有下降,整体上选择“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比例降低了0.37%。

在对信用的态度方面,88.05%的消费者同意“信用是一辈子的记录,不应过度扩张信用,应谨慎维护”的观点,不认可的仅为5.13%。

消费金融素养矩阵.png

消费金融素养变化矩阵.png

行为丨竟有3.1%的信用卡用户不会还款

在对合同和对账单的使用方面,44.21%的消费者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47.06%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有8.73%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41.39%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8.01%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0.00%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4.43%的消费者根本不读,6.17%的消费者则表示从未收到过对账单。

在申请贷款前是否考虑偿付能力方面,71.37%的消费者选择了“是”,有3.70%的消费者选择了“否”,有24.92%的消费者没有申请过贷款。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在申请贷款前考虑偿还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整体上考虑还款能力的比例提高了0.83%。未申请过贷款的比例略有降低,下降了0.27%。

在信用卡还款行为方面,54.69%的消费者采用全额还款方式进行还款,14.12%的消费者采用分期还款方式进行还款,3.87%的消费者采用最低还款额方式进行还款,4.31%的消费者有多少钱还多少钱,19.91%的消费者没有信用卡,另外还有3.10%的消费者有信用卡但不清楚如何还款。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在信用卡还款方面的行为有改善,整体上全额还款的比例提高了3.69%,选择分期还款的比例下降0.97%,选择最低还款额进行还款的比例下降0.67%。

在消费者使用自动取款机(ATM)的情况方面,77.88%的消费者在输入密码时,有意识地用手或身体遮挡,防止他人看见;18.62%的消费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3.49%的消费者没有使用过自动取款机。

消费金融素养矩阵.png

消费金融素养变化矩阵.png

知识丨超过一半的人仍通过网点发放宣传资料了解金融知识

消费者整体上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银行卡、储蓄、信用知识方面的正确率较高,均超过60%,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消费者在贷款知识调查方面的平均正确率为54.38%。57.97%的消费者能够理解利率对不同贷款方式的影响;55.98%的消费者知道贷款期限对月供和利息的影响。

消费者在投资知识调查方面的平均正确率为54.77%。29.89%的消费者能够识别各类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大小;58.08%的消费者能够正确理解分散投资;77.82%的消费者能够正确认知收益与风险;54.77%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计算投资收益率。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在投资知识方面的平均正确率上升了5.69%,投资收益计算方面的平均正确率则下降了4.80%。

消费者在保险知识调查方面的平均正确率为53.99%。56.23%的消费者能够正确认识保险的购买额度;33.11%的消费者能够正确理解财产险理赔;61.90%的消费者能够认清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在保险知识方面的平均正确率上升了0.17%,其中无条件退保、投资型保险风险认知等方面知识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上升了4.01%、0.49%;购买适宜额度保险、财产险理赔方面的平均正确率则分别下降了1.13%、2.67%。

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金融知识按比例高低排序依次是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36.72%)、银行理财产品(35.70%)、住房贷款(33.32%)、基金股票投资(27.25%)、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26.55%)、保险产品(17.89%)、退休金计划(15.22%)、汽车贷款(12.73%)、金融纠纷解决(12.01%)、预算规划(11.89%)、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的使用(8.44%)、债券投资(7.45%)。

消费者了解金融知识的有效途径,按比例高低排序依次是通过金融机构网点发放宣传资料(59.74%)、通过互联网(44.10%)、通过短信、微信等手机信息(37.44%)、通过电视宣传(35.35%)、通过报刊杂志宣传(18.39%)、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谈(17.42%)、通过学校课程(12.72%)、通过社区活动宣传(12.08%)、邮递的广告和促销信息(2.79%)。

消费金融素养矩阵.png

消费金融素养变化矩阵.png

技能丨14.81%的人不能辨别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

整体上消费者在理解金融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风险和收益、假币处理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在辨别非法投资产品和渠道、比较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而在冠字号码功能、银行卡使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掌握需要提高。

当询问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能否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时,调查结果有67.77%的消费者选择了“能”,14.81%的消费者选择了“不能”,17.42%的消费者选择了“不知道”。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在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增加5.39%。

当询问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是否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风险和收益有清晰的认识时,调查结果70.95%的消费者选择了“是”,11.46%的消费者选择了“否”,还有17.59%的消费者选择了“不知道”。

当询问消费者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是否能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时,调查结果有24.16%的消费者表示完全理解,61.83%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2.80%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还有1.21%的消费者表示完全不理解。

消费金融素养矩阵.png

消费金融素养变化矩阵.png

综合结论:

1、消费者金融素养与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年龄、户口所在地等因素显著相关。

2、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较上次调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东北、西部和东部的上升较为明显,中部有提高,但变化相对缓慢。从2017年至今,东部、中部、西部的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依然维持着从高到低的格局。

3、数字技术对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影响整体是正向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促进和滞后两种效应。一是部分群体(年轻人、高学历、全日制学生和全职、高收入、城镇)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利用其很方便地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自身的金融素养,表现为促进效应;二是部分群体(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乡村)还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或因数字素养不足导致信心缺乏,从而产生了滞后效应。

不同群体金融素养.jpg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