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心机”的父母

关虎威

2019-03-31 15:24:03
1
孩子四岁半左右,某个周末,带他去参加一场小型的“亲子故事会”。

老师讲完故事后,要求孩子们做一个互动表演:

想象故事里“怪兽”的样子,自己任意发挥和模仿,之后到舞台中央,完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走秀”。

老师的目的是活跃气氛、锻炼胆量、培养模仿力、开发想象力。孩子们挨个儿“手舞足蹈”的走过舞台,有张牙舞爪的、有蹑手蹑脚的、有嚣张跋扈的、有满地乱滚的……

可轮到我们家孩子,他却怯怯的躲在我身后。我越往前推他,他越抱紧我。情急之下,竟嘤嘤啼哭起来。

当娘的那一刻,心里别提有多“溃败”。

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同龄小朋友那么大方、自信、可爱;

更重要的是:自打孩子出生以后,为了让他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我带他上早教、学外语、周末踏青、长假旅行、参加各类亲子活动……真是没少在背后下功夫。

可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

我仔细回想。孩子虽然一直略为胆小腼腆,但大多数时候,他也乐于和小伙伴互动,也能够在老师面前积极举手展现,哪怕真正上台还是紧张难掩……

但我很快也发现了差别。以往上台,表演自我介绍、儿歌朗诵或者回答问题等等,多半是因为他知道答案、知道如何去做、已在家里“练”过无数遍,因为心里“有底”,在帮他克服恐惧。

但这次“怪兽”长什么样,大概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因此以也就失去了大胆的“底气”。

2

那天“故事会”活动后,我找了个状态不错的时候与他聊天。

我:今天为什么不愿意表演呢?

孩子不说话。

我:是不是不知道怎么去模仿大怪兽?

孩子点点头。

我:那你猜猜,大怪兽长什么样子?

孩子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我: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大怪兽,只是人们的一种想象。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你也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模仿一种“让人害怕”的样子就好。

孩子似懂非懂,但有兴趣的望向我。

我继续说:并不是每一次你都要准备的非常充分,才敢走上台去。比如爸爸妈妈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即兴演讲、临时发言、紧急会议,这种情况本来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小朋友没接触过的更多,像上台唱歌、跳舞、做游戏,你只需积极大方,就能获得一份快乐与掌声。

诚然,四岁半大的孩子,对妈妈的这番话还不能全然理解。

但我却相信:这些观点能为他打开一个更开阔的视界。就好像刚出生的孩子虽然听不懂、不会说,但那个乐于在他耳边细语的妈妈,却能让孩子更早获得语言能力一样。 

用语言启发他懵懂的思想,并在漫漫成长路上,不断用实例、观点来充分佐证——此为任重而道远的第二步。

3

那么重要的第三步是什么?

在于一个家庭里,必须夫妻同步、观点一致。

某次孩子的另一问题:我们说好玩到晚上九点就收拾玩具睡觉,可到了时间,孩子正兴头十足,让他言而有信,他却撒泼大哭。

一番说教不成,我做了让步:再给八分钟,之后必须结束。

孩子还没来得点头,孩子父亲在一旁咆哮:

你能不能有点原则?!和他商量有用吗?!你这么一再纵容,孩子怎么会自律?

就在孩子爹勃然大怒的这一刻,我注意到: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父亲吸走了,他默默的盯着父亲看,然后又望向我,想窥探我有什么反应。

我庆幸自己当时注意到这点,控制了情绪,没有跟先生当面争吵。不然,孩子的关注点将彻底从“我到底是否该加强自律”,变成了诧异观摩 “父母这场闹剧”。

事后,我跟先生约法三章:

在孩子的问题前,夫妻必须观点一致、保持同步。即便管教上有具体争议,事后探讨,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激烈冲突。这样孩子到底听谁的?搞不好人格分裂。

4

正视孩子问题的存在。既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解决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养成好习惯,本来就是一场持久战。

在孩子的问题面前,做一对“心机”父母。

所谓心机,不仅仅是讲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真正用“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关虎威> 作者的原创文章,未经 <关虎威> 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