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们遇到他们

空城旧人

2012-07-23 09:12:00
一位企业家,如果同时是个男人,那么,除非他出席妇女大会,否则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需强调他是一位“男性企业家”。但如果恰巧是个女人,那么,“女性企业家”五个字通常才是对她完整的介绍。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假如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当把一位企业家进一步限定为“女性企业家”时,其实就暴露了这个群体实际上的弱势地位和遭受潜在歧视的事实。

当然,也许这样的事实与女性企业家这个群体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关。我曾经多次参加过各地女企业家协会的活动,几乎每一次都包含了事前集体定制礼服、文艺表演、形象设计沙龙、子女教育沙龙等等极端“女性化”的花絮。在一次官方主办的全球性的女性企业家大会上,会议主办方要求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必须准备一套体现民族特点的服装以出席开幕酒会。反之,我无法想象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会议上,需要安排摔跤、健美这样的活动来突出男性主题,或者王石和柳传志需要穿上一套集体定制的唐装汉服来彰显自己的民族特点。即使女性自身的潜意识中都认为,无论是不是企业家,女性理应肩负着更多点缀世界的责任。男性企业家从来不需要证明“男子气概”,他们只需要追求自己的商业成就。而对于大多数女性企业家来说,除了需要像男人一样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企业家之外,还必须证明:其实自己做女人更为拿手。也许,这就是“第二性”在商业丛林中的塑造和被塑造。所以,我一直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企业家,首要戒律就是少参加甚至不参加女企业家扎堆儿的活动。
因此,每一个女性企业家都是一个“百变娇娃”,因为,她们需要具备比她们的男性同行更强大的角色力,以此在创业者、管理者、妻子、母亲、女儿等等角色之间进行切换。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大部分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是可以被预见的,角色就是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给行为者提出的一组规范要求”。人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这些角色引导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以最适当的行为方式与其他人进行互动。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以及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这就好比我们一看到林黛玉这个角色,脑海中自然会产生纤弱、忧郁、才华、高贵等这一系列的期待,纵使“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林黛玉”,但如果演员的表演脱离了我们内心预设的期待,我们一定会立即做出排斥:这个演员很差!
社会学中还有一个经典概念叫做“角色丛”。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是只扮演一种角色,一位女士,在家里是太太、女儿或者母亲,又是公司的经营者,是员工的领导,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是她同学的闺蜜。另一方面她又要同她的丈夫、父母、儿女、投资者、下属、客户、同学等人打交道,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角色需要她采取不同的“表演方式”,也就是角色会影响她产生多样化的行为模式。各种角色被编织成网,就形成了角色丛。可以说,一个人的角色力挑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认识和驾驭角色丛。当一个人长期拥有多个错综复杂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之间、角色和她的本我之间可能会存在着的差异,就很容易使人陷入“角色冲突”。
女性企业家的纠结之处就在于,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对于“女性”和“企业家”这两类角色,有着截然不同甚至几乎相反的行为期待。因此,当她们遇到他们,故事,就开始了……
故事一:当她们遇到生活中的男人
前段时间,我曾经见证了一桩奇特的CASE。一位相交多年的女企业家,从大学毕业开始接手自己母亲创立的小公司,亲力亲为,十年过去,在她的手中,公司资产达到数亿元,年销售收入三十亿左右,成为当地和行业内著名的民营企业。但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遇到自己心仪、又能够得到家族共识的伴侣。在她的家族长辈看来,她在海外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如日中天,但是家中独女,从保护家族利益的角度出发,她最合适的伴侣最好是一位前途看好的政府官员,至不济,也应该是能够成为她事业搭档的经营人才。但是,这位女士很有个性,她厌恶透了在私人生活中仍然要去面对那些她每天在工作中都会见到的面孔和模式。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全和她的事业圈子没有交集的生活伴侣。但是,在一个内地三线城市、三十出头的年龄和她的身份,可以择偶的范围真的是非常之狭窄。为此,她不惜经常拿出时间飞到北京上海来参加那些出名昂贵的EMBA课程和俱乐部,为的是希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遇到她的Mr. Right。
造化弄人,她从未在这些地方遇到对的人。直到有一个冬天的早晨,她临时赶着出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温度,车内的空调还没有热起来,她发现她的司机坐在后座她常坐的位置上,希望能够用体温先把位置捂热一点。那一瞬间,她明白了,她不需要再找,这个人一直就在她身边。家族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父母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但是,这一切都动摇不了她的决心,最后,眼看着她的年龄越耗越大,父母只好无奈的做出了妥协。问题,来了。
她可以坚持自己择偶的自由,但是,她不可能有处置家族财产和企业资产的自由。因此,面对这么身份地位如此悬殊的一桩婚姻,婚前财产协议似乎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但是,她深深的知道,不论这个男人是不是像别人背后议论的那样“冲着她的钱来的”,让一个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男人真正心无挂碍的签署一份婚前财产协议,都是一桩伤人的事情。而其中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如果起草婚前财产协议,就必须明确的列出她名下的全部财产清单,而这一点,绝对是家族希望低调保密的核心利益所在。最后,她的一位顾问设计了一个颇为戏剧化的办法:由家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约见这位男士,再谈他们的婚姻问题,在过程中故意激怒这位男士,用激将法引导他当场写下了一份“在任何情况下都自愿放弃所有财产分割和继承权、永远不涉足公司事务”的文件,立即交给家族律师进行公证和存档。用这种方式替代了婚前财产协议。两人这才得以登记结婚。她没有办婚礼,因为她知道所有人都会尴尬,她认为只需要两个人享受彼此带来的生活空间就够了。而且并不是像人们想想的那样,这个男人从此要看着她的脸色生活,恰恰相反,这位叱咤风云的女企业家时刻要注意维护丈夫的面子和情绪。但是,当她怀孕并且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早已离开公司另行发展的先生提出“要不这个孩子跟着你们家姓算了吧”的时候,她深深地为自己和他感到悲哀,她知道,除非她终生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否则,她都将难以维持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另外一个著名的女继承人听的时候,她脸都白了。因为,她也到了故事中女主角的年龄,而且由于她所拥有的产业更是近百倍之高,所以她的家族更为焦虑。既要配得上家族的地位和面子,又要对家族的发展有利,不能有离婚和财产损失的风险,还要当事人自己喜欢,最好还能以家族利益为中心,这样的五全先生,可谓是打着灯笼也难找。怕她太寂寞,父母只好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交男朋友,享受生活,但是,结婚必须父母说了算!”即使如此,当一个彼此深爱的男人对她说“我不愿与你结婚,因为压力太大,但是我也不会和别人结婚,我们彼此独立,就这样很好,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罗曼蒂克之余,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这个孩子的继承权和他的父亲是什么关系?
不要说上述这两位在功成名就之后才希望组建家庭的女士,即使是那些在创业前就结婚的事业伴侣,如李国庆俞喻夫妇、潘石屹张欣夫妇等等,明眼人一望即知,究竟是男方还是女方日如一日的主动、努力维系着关系?
故事二:当她们遇到工作中的男人
当然,男人们中间也有很多八卦爱好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毫无疑问更容易也更愿意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当男女在体力精力、受教育程度、公开的社会地位等方面越来越趋同时,这种非正式沟通的能力,往往是区分女性企业家和男性企业家的一个关键差异。
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背后是女性的行为风格中独有的柔韧度。其实,能坐到一定的决策者位置上的女性,风骨都差不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见她们分化成两个极端:一类是极其凸显自己的强势,“比男人更强悍”,如董明珠、杨绵绵;一类是极其善于示弱,凸显自己的女性特点,“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如很多新生代的女企业家。总体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更受欢迎。不过,当有人提醒她所推行的新政策会让人们不喜欢她时,撒切尔夫人这样回复到:“我不需要人们的喜欢,我需要赢得他们的尊重。”
这两种极端,都具有某种表演倾向,说白了,还是不能撕去自己身上的“女性”这个标签。
不过,女性企业家善用非正式沟通这个特点,在她们的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效应。
比如,我们在与不同性别的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合作时,普遍发现,女性企业家所经营的公司,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其特点也体现的更为显性化;女性企业家所领导的公司,核心团队的合作时间更长、人员稳定性更好;女性企业家对于风险防控和应对危机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她们的男性同行;女性企业家更愿意通过对人们私人生活的观察:比如他们的家庭状况、业余爱好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女性企业家更容易受到一对一沟通的影响,俗称的“耳朵根软”,无论积极或是消极的方面;女性企业家更愿意领导男性下属,而非她们的同性,不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是因为她们总是太容易与同性下属发展出私人关系,这会干扰她们的工作沟通。
而对于女性企业家的柔韧度,我想只需要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够了:我的一位女性客户手下有一名负责公司战略规划的高管,这位先生能力很强、自视颇高,对女老板身上的一些缺点总是公开的表示不以为然,所以在工作中常常表现的自由散漫、甚至公开抗上。所有人都对他十分不满,不断的有人去找老板反映问题,建议老板把他踢出公司。但是,这位女老板始终不为所动。不仅如此,经常单独谈话强调自己对他的倚重、挽留他不要辞职、为此每年还给他加薪,不让他扛重活儿,而是不断的安排他四处考察一些新的项目和机会。一直持续了五六年,以至于很多人都因此对老板产生了十分不好的看法。直到今年,当这个人再次唧唧歪歪的找麻烦时,老板二话没说批准了他第N次递上来的辞职报告,立即生效。包括当事人在内,所有人都震惊了,不知道分水岭是怎么发生的。这位女老板微笑着对我说:“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太直接了,就是我们公司和另外一家竞争对手之间的你死我活。他过去管战略,知道的事情太多,对我们公司太了解。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只让他做项目前期考察,让他舒舒服服的拿着高薪逐渐边缘化,对公司核心信息的了解越来越少、在团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而且,五年对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很短的发展周期而已,但是对他来说,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黄金时间,一旦把这个年龄段给他耗过去,竞争对手也不会用他的!”
闻此言,良久无语。商业斗争,不是简单的用对错可以判断的。但是我深深地佩服这位女企业家的隐忍。我从未在男性企业家身上看到过如此漫长的隐忍和耐性。
即使在商业世界这样一个野蛮丛林里,那句话依然有力:永恒的女性,指引我们上升。
原载于《学习型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