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向作者付费?

Smlie

2012-06-10 15:04:00
我没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但是几年前在一篇报道里看到汤姆如何聪明地忽悠到他的伙伴本(?)来心甘情愿为他刷墙。本干得很开心、主动,甚至为了获取刷墙的机会连自己的苹果都赔上了,一点没觉得这是站在后面背手欣赏刷墙成果的汤姆在偷懒。
那是一篇写Facebook的报道。

这是2.0时代给人类带来最大的欢乐了。内容多元、自发、个性化、交互,供给门槛一降低,内容潮水涌上来,价格被削到几乎没有。做内容的给平台与渠道打工。总体来说,这个趋势不可逆。就像印刷术的发明,势必打破僧侣与贵族对内容生产与流通、书籍与教育的垄断。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内容付费?
上线20多天。当我跟一些作者交流时,他们有这样的反应:像你们这样的网站会给作者稿费,少见!——或者——啊?还给我钱?你们一个初创公司搞什么稿费啊!这是真的——这是他们真实的反应。这也是真的——我们真的要为好的内容付费。
自从新浪微博蔚为大观后,很多人远离或彻底放弃了博客。某一天,发现自己已不能说出超过140字的、逻辑完整严密的表达。语言的俏皮与利落劲儿倒是被微博练出来了,但慢慢丧失了对一事一物周全、深刻的洞察,因为训练变少,因为2.0让我们变得欢快,而欢快总是纵容懒惰。但对某个商业问题的判断、讨论与看法,我以为,140个字是真的不够。平均每篇1200-1400字,或能比较到位。当然,这也需要作者投入比对140字微博更大的精力。
那么谁来写?谁来给我们提供有意思的调查、观点,供大家参考与交流?如果谁花了功夫写出一篇创造了用户价值的千字文,是否应该得到恰当的激励?认为,在商业媒体编辑部之外,有大量的业内人士、观察者、商业爱好者,做得不比职业记者编辑差,甚至更好。应该提供一个社会化的舞台供他们展现、交流,编辑对内容和社区仅予以适当的把守与协调。与此同时,会率先掏钱,为优秀的、用户欢迎的内容做出小小激励。是的,“用户欢迎”。我们把内容价值判断的权力——起码80%的权力——交给用户。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值得占据你的时间,不是所有占据你时间的内容都值得被付费。我们应该向真的创造了用户价值的内容表示感谢。
在这里再一次重复我们的付费原则:我们每周会根据用户点击量、评论数与评论内容,评选出本周最受欢迎的一至三篇用户原创文章,依次给相应作者以800、500、300元的奖励。每个月,我们会再从当月的每周之星里评选出“月度之星”,予以重复奖励1500元!也就是说,一篇在用户中造成口碑的评论或爆料,哪怕只有数百字,可以最多得到2300元。对于用户推荐的文章(即非原创文章),我们每周也会评一篇推荐奖,奖金为200元。当然,激励的额度与幅度随着的长大,也会相应增加。
20天以内,已有俄语人老罗胡蔷薇、“云端的天地”等几位作者拿到了的奖励。令人感动的是,胡蔷薇(真名:纪中展)——也就是《开心网为什么不开心》的作者居然表示放弃对他800元的奖励,并且,自己再掏800元,共计1600元,投入到或者读者用户见面或者公益的活动中去。(具体怎么做还没想好,是不是成立一个什么“池子”?我有预感——以后这样的事还会发生……你若有什么好建议,欢迎站内留言、email或新浪微博私信给我。)
你可以把这当成一个游戏。这游戏既不是2.0时代下的无节制无标准的内容狂欢,也不是1.0时代刻板无趣的“我写你看”。我们希望各位在这里,围绕相对专业的商业话题,收获表达与交流的愉悦。那点稿费,说实话,仅是我们游戏的彩头。全世界的商业观察者与写作者,应该联合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