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人民日报撰文谈教育事业: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中华民族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憧憬着“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梦想,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培养治世良才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将这些梦想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谋划和确定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蓝图。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状况,邓小平同志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宽广,有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强大生命力。
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新中国成立初期,4.5亿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49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家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从2012年起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并保持连续增长。同时,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的优异表现,到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办学第一位,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历史任务,结合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当前,青少年学生不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一切是建立在70年前多数人是文盲半文盲的状况之上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实现的。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两个大计”的自觉性坚定性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是对新中国7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从成功实践中一步步升华而来的理论成果,必须始终牢牢坚持。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举措和生动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认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事业愈是重要,方向问题愈是紧要。教育的方向问题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刻认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独立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传承文明和知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深刻认识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课堂、学校是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都要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深刻认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全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从和服务于一定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原题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中华民族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憧憬着“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梦想,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培养治世良才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将这些梦想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谋划和确定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蓝图。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状况,邓小平同志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宽广,有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强大生命力。
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新中国成立初期,4.5亿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49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家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从2012年起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并保持连续增长。同时,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的优异表现,到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办学第一位,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历史任务,结合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当前,青少年学生不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一切是建立在70年前多数人是文盲半文盲的状况之上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实现的。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两个大计”的自觉性坚定性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是对新中国7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从成功实践中一步步升华而来的理论成果,必须始终牢牢坚持。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举措和生动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认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事业愈是重要,方向问题愈是紧要。教育的方向问题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刻认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独立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传承文明和知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深刻认识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课堂、学校是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都要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深刻认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全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从和服务于一定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原题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