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2018教育部门预算重点投入素质教育等十个方面

Heart slave

2018-09-08 04:01:17

决胜网10月20日报道,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部门预算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指南》的通知,通知称2018年度教育部门预算投入重点是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十个方面,其中重中之重是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并优化布局、高考综合改革任务所需的条件设施准备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教育品质、强化教育人才培养培训等。

01.png

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通知显示,在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角度,主要从6个方面着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课程教材、高考综合改革及特殊教育。

1、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稳定并扩大教育部门办园,鼓励、支持部门办园,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办园点等项目落地。实行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保教费收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的统一。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师资供给能力。丰富办园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

2、推动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设,设立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建设专项。实施第二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支持中心城区帮扶远郊区提升一批学校办学水平,在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统筹新建10所左右优质学校。深入推进高校、教科研组织支持中小学发展,进一步扩大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力度,支持区域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培育一批新的优质学校。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专项。

3、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优化调整高中学校布局,扩大优质高中规模。支持优质高中继续保持发展优势,支持办学质量较好、周边百姓认可度高的一贯制学校和集团化办学高中学校快速提升教育质量,支持在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建设精品特色高中。开展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探索,在农村地区建设综合高中。支持民办高中发展,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支持城区优质高中国际部转制,探索多元体制。

4、完善课程教材体系

构建义务教育育人标准体系和学生学业标准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大高中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开发力度。加强教材管理,完善地方课程教材编写、审查、实验、修订、退出机制。建设市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设立市级教科研自主课题支持专项,鼓励基层学校教师自主申报课题。培养一批一线教育教学名师,形成一批鲜活的课堂教学成果,宣传推广名师教育思想。建设全市高中教学资源库。

5、落实高考综合改革任务

稳妥推进中高考改革和相应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积极推广走班制。加强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保障学校教学、实验等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落实高考改革相关培训。完善考试招生技术设备配备,做好命题中心和标准化考点建设。

6、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

落实义务教育政府各项保障责任,开展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支持。加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保障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专门教育改革发展。支持特殊学校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改善承办“内地民族班”学校和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 

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匠心育人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护照”学生综合评价系统。设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小班化”、“模块化”教学改革试验。在10所职业院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双创教育平台。支持开展校企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支持国内外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30个工程师学院。

2、畅通人才培养渠道

逐步扩大中高职院校“3+2”衔接,稳步推进中高本“3+2+2”贯通培养试验。引导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努力探索“3+4”模式的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试点,推动相关院校或本科专业转型试点。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习实训中心和专兼职教师培训基地共30个左右。

3、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实施布局优化工程,支持城市核心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建设服务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的综合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开展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重点建设1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行业发展优势突出的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专业群。 

提高高校创新服务能力

1、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设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研究专项,开展一流专业及一流专业群、优质课程,优秀创新育人团队、教学名师奖及青年教学名师奖资助,智慧教室、专业图书馆、教学重点实验室,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基地、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项目,实施北京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北京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深入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推动协同育人及资源共享。设立一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项目,支持鼓励定位准确、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发展。

2、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

统筹推进北京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高校和学科,支持建设若干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持续推进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高精尖创新中心推进学科建设,布局建设100个左右高精尖学科,打造高精尖学科集群。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学科,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整合优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北京实验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实施北京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和北京高校科研计划重大项目,继续推进北京高校产学研及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3、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落实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重点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一街三园”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与维护项目。深化北京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继续开展北京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支持项目。切实加强学籍学历管理。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需求

推进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及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建设,统筹开展老年教育、家庭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精准教育服务。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1、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

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和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建设。积极推进良乡、沙河两个高教园区规划建设。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依法依规调整压缩培训机构,治理非法办学(园)。

2、提升北京新的“两翼”教育品质

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集团化、一体化办学等方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到城市副中心举办高品质学校(幼儿园)。实施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主动加强与雄安新区的教育规划、政策和项目对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安新区合作,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区疏解。

3、深化京津冀教育合作

深化落实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数字学校资源共享、职业教育协同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作、教育督导协作等相关京津冀教育合作协议。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成立学校联盟。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一体化办学、集团学校、联盟学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实施“教育+产业+文化”精准扶贫。

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1、优化首都教育对外交往格局

建设北京市“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北京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支持北京职业院校与沿线国家共建若干职业教育合作基地和特色专业,举办职业教育论坛。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友好校交流项目。加强港澳台教育交流力度,实施京港澳姊妹校、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项目,举办北京长城夏令营等活动。

2、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继续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加强对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评估。实施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留学奖励计划,资助300名优秀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加强与足球强国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足球教练资源。

3、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影响力

继续实施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和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实施2018年国际学生北京夏令营、北京-首尔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北京-世宗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等品牌项目。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推进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外国留学生汉语辩论赛等活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对中小学干部教师分阶段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培训。扩大市属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鼓励职业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规模。继续实施北京市名师、名校长(园长)发展工程,遴选65名教师、27名校长、12名园长重点培养。实施中青年骨干校长能力提升、骨干队伍国内及国际高端研修、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和协同创新学校等项目计划。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学校发展,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设置中小学教师专项绩效奖励经费,重点向承担市级统筹任务、跨区办学任务学校校长、主要团队管理成员和一线教师倾斜。统筹解决高中选课带来的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完善绩效工资方案,提高教师待遇。

2、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特聘专家、职教名师、专业创新团队、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资助培养工作,重点培养10名左右职教名师和3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重点支持建立15个左右教学创新团队。发挥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3、加强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长城学者、教学名师、卓越青年科学家、青年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选拔支持培养,推进教师职业发展等工作。继续开展多方位培训,支持参与国际交流。

加快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建设

1、科学开展评估监测

组织开展学前教育、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职业院校、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生培养、民办高等学校等领域的评估监测。探索开展对市属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状况和质量的评估监测。加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评估和市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开展北京市区域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

2、强化督政督学

围绕区级政府履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学治理改革、学前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开展综合督政。组织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校实践育人、中高职衔接与贯通培养、高等教育等督导评估工作。对中小学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语言文字等工作开展督导调研和标准研制。开展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综合督导。做好争创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工作。

3、健全支持保障体系

开展教育督导立法调研,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理论研究,推动落实各项教育督导改革任务。筹备第十次全国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筹建北京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与督学研修中心。开展跨区域教育督导合作交流。加强督学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开发督学培训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督学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使用,研发教育督导大数据及信息呈现项目。

提升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完善义务教育入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契合中高考改革新模式下的课程管理支撑平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探索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深化数字资源统筹整合、共享开放与应用服务,探索智慧化校园应用模式,统筹建设30所智慧校园样板校。推进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整合和应用,支持校园足球活动的在线组织管理。

建设职业教育大数据体系,建成“实培计划”工作平台,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做实全市教师基础信息平台,构建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师资动态编制管理调配体系。构建教育大数据体系,推进支持教育管理决策应用,保障和促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集约高效建设为导向构建教育云应用服务体系,支持北京教育信息网持续稳步发展,重点保障信息安全、政务云服务融合等。

强化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1、推进教育法治建设

实施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项目,建立若干教育法治研究培训基地,推进实施法治培训工作。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学生法治教育平台。评选出一批有成效、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市级示范校。继续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大赛。继续做好“一刊一网一支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国家宪法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质量。依法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2、加强学生资助和后勤安全建设

构建“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学段。加强大中小学后勤标准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自办食堂或购买社会服务。开展中小学校服研发推广。开展节能减排和节约型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实施学校节水、节电、节气、节能设备改造,改善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居住条件,推动实施架空线入地、校园智能化工程,建设高校节能减排智能管理信息化项目。推动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制定校园分类管理标准,采用多种方式处理生活性垃圾、生产性垃圾、厨余垃圾等,试点垃圾分类与学生评价相挂钩的机制。推进大中小学“平安校园”建设,全面加强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3、加强教育新闻宣传

拓展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强化宣传优秀典型与改革成果的舆论阵地。健全教育舆情监测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强化首都教育正面声音。加强首都教育新媒体服务型传播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与引导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