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最优秀的老师,也未必一定叫好又叫座

北梦木兮

2016-11-30 00:29:00

一位教师朋友发来私信说,在做毕业课题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再三催促却迟迟没按照计划履行相关的程序。一拖再拖,直到周日最后一个同学才姗姗来迟。来之前他们约好了下午四点半在办公室见面,结果这位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实在等不到,就先出去吃饭了,把手机放在了办公室充电。这位同学觉得自己被放鸽子,很生气,当场发火,说该名老师不负责任。这位老师回来之后,发现同学脸色不对,就问她怎么了。同学阴阳怪气语气尖酸,还说:“我们整天那么忙,又不像你的工作这么清闲。是你自己要加班的,又没人逼你!”

这位老师很委屈,他平时已经很为学生着想了,但凡能够帮学生做的事情,绝对不会去惊动学生本人,也不会拿这种事情邀功。没想到学生们却很“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发火,甚至说他不配做老师。

哦,对了,这位老师是做继续教育的,他的学生都是一些社会人士,比如这次就是一些幼儿园老师。

这位老师问:“该怎么才能不伤和气、不违背原则,又让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原文很长,整理删节之后,还是形成了上面这一大段。我在阅读原文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仿佛看到了刚做老师时候的那个自己。

和知乎上朋友们记忆中的不同,今时今日的新老师们大多数都接受了正规的师范教育,不管专业知识水平如何,内心大多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并且在工作以后继续学习的愿望也很强烈。与之相伴相随的就是,特别渴望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哪怕同事、社会都不认同也没关系,只要学生觉得自己受益他们就会很开心。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想主义情怀,他们比起传统的老教师更容易觉得失望和沮丧。现实是很复杂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等待他们拯救的弱者,甚至,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如何进行善意的沟通。当师生相遇的时候,学生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很多年了。过往岁月里曾经遇到的人,曾经说过的话,曾经走过的路,共同组成了今时今日的他们。我们觉得天然正确应该遵守的秩序和规则,价值和理念,在他们心里也许压根没有存在过,又或许虽然存在,却并没有习惯成自然,而只是教科书上高大飘渺的形容词。

我们很伤心:“为什么会这样,我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理解,真的好累!”


然而,教育本来也不是为了寻求理解。

我想没有哪位老师在备课时会把“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老师”作为教学重难点写上去,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这个目标太虚,根本不可能有具体的执行计划。

而任何一个看似正确的理念,如果不能有相配套的可操作措施,那就只是一纸空文。

做你能做到的,接受你不能做到的,然后继续学习、继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有工作的幸福感;而不至于天天在付出和失落之间徘徊,最终把事业变成了一眼望到头的无聊饭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广大社会人士的一种良好愿望,可是这种愿望并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展开。

因为你还没开始做事儿,就已经被套上了高大全的镣铐:你应该是全知全能的,倘若有一个学生没学好,你就罪该万死。

这种情况下,哪一个老师还敢把自己的惶恐和不足表达出来?

而不表达出来,老师又如何和广大关心教育的朋友交流、如何进步?

甚至,老师又如何调节自己“有可能会教不好某些学生”所产生的挫败感?

于是我们只能看见一茬又一茬热情高涨的新教师深情告白,一茬又一茬的老教师颓唐认命。

“你之所以不喜欢现在的我,是因为你还没走过我所走的路。”


“每次都是因为心软,帮忙学前教育的学生后被这样的学生吐槽说我不配当老师之类的话。以前还遇到过一次更惨的。以前总是体谅她们的不容易,补考交费我也是帮忙,开各种证明也是帮忙去办,都这样了还被吐槽不负责任,很难想象到公事公办后她们得多大意见……”

某种意义上,这位老师正是因为没有从一开始就公事公办,而是总想着加班加点发光发热,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人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

善良的?热情的?高傲的?强势的?

我想,大多数人喜欢的,是可预测的人。

当你和他们共事的时候,你希望一切都有一个既定的程序,这样你的期待就不会落空。因为你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如果没有做好,该如何补救。你的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充满了安全感。

而善良和热情是易变的,角度也是多元的。如果想要佛光普照,总有你照不到的角落。


今天加班加点,也许明天家里安排着要去相亲;现在发光发热,可能哪天心情不好就没了动力。即使一直加班加点发光发热,排着队等你拯救的人还是救不完。

那些没被拯救的人未必会体谅你的不容易,他只觉得你辜负了他。

是我们这些热忱的老师自己,把学生惯成了心理上的巨婴。

因为我们希望奉献啊,用爱发电啊,做一个大写的灵魂工程师啊。

还有一个极秘密的愿望不好意思说,那就是,希望这样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老师啊。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做老师有些年头了,至今听到学生赞美也还是忍不住沾沾自喜。我是血肉之躯,不是餐风饮露的神仙。

与之相伴的,当然是听到学生的否定和误解会觉得伤心了。

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太渴望那一点点沾沾自喜了,反而更容易伤心。

但是伤心着伤心着,就长大了。

然后你就会明白,根子上的动机错了,你对整个教育的认识就会被扭曲掉,你工作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少。


教育,既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种。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热忱,更重要的是对人性善恶的尊重和敬畏,以及更为专业的教育理念。

对于医生来说,当他们发现人生病了,就会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病好了,那是药物或者其他手段到了位;短期内病情无法好转,他们也不会伤心欲绝。

老师也一样。学生有种种问题,先不要忙着沮丧;第一时间想想,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生总是迟到,第一次就要让他明白,迟到了会失去什么;学生办自己的事情不积极,在可控的范围内,让他小小地受一点教训。对他、对老师都好。

而不是想着:“我是老师,我应该善良一些,学生没做好,那我就帮他做好了。毕竟把师生关系搞僵了总是不太好的。”

不按程序办事、自己去发光发热,除了短时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显示自己的善良之外,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并无任何好处。

而你的善良,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也许就是心思糊涂,没有重点;而对于那些认真做事的同学,也不公平。


最重要的是你会伤心。

做事情的人不能伤心,他们只学一段时间;可是你要做几十年,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去面对未来。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做老师,讨学生喜欢绝对不是第一位的

吃药开刀,会苦会痛,然而这样病才会好。

当老师,必然也要有板起脸来公事公办的时候。


而且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许那个因为你公事公办而成长起来的学生,终其一生都不会理解我们。不要期待有电影里的完美大结局。

我们当然希望一切都能在歌声与微笑中进行,但总有不能两全的时候。

得到认同不是教学目标!得到认同不是教学目标!!得到认同不是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我更想强调的是:

教师有痛苦和不足是很正常的!

直面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和社会知道老师也是普通人。我们帮助学生成长,学生和社会也帮助我们成长。

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觉得“都是因为我不够完美”,陷入自责和抑郁之中。进而对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产生一种愤怒感和焦虑感。

甚至是开始逃避问题,变得消极和自欺欺人。

“皇帝的新衣”不好看,而且穿着还容易着凉。

虽然这个观点,已经和这位老师朋友提出的问题关系不大了。


也许有一天,当人们意识到每一个行业都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在做、大家都是肉体凡胎的时候,这些行业反而会向着更为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而行业内部的人员也就不会总是在情感和道德上进行自责,而会更多地考虑专业性本身的问题了。


匆匆写就,文句粗糙,请谅解。

==========================分割线========================================


上一篇专栏本来也是回复一位朋友私信的,写得长了,就发在了专栏里。结果收到了很多教育界朋友和关心教育的朋友们从各个角度提出的补充意见,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朋友也在关注。我并没有想到文章会有这样大的反响,这是意外之喜,也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由于教师工作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繁忙,所以我平时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复大家的私信或者评论。因此决定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从朋友们的私信里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在专栏里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欢迎大家进行共同探讨,以弥补我的不足。

祝好。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