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说得又清楚又灿烂,读《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

英雄折腰

2012-05-06 14:59:00
自序

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车库里都放上新车。一夜之间,梦想成真,就要从此幸福地生活……不久之后,记者回访发现,很多受帮助的人把车和家具都卖了,换了钱。甚至还有人生活比以前更显困顿了些,因为付不起房子的财产税。

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出乎意料,但转念一想又合乎情理。这些故事是从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那里听来的,我记录并转述出来。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而是柴米油盐的道理,是日常生活。拿虐待老人来说吧,子女不孝冷血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管子女如何冷血,绝不会虐待家财万贯可以留大量遗产的老人。富有的老人,子女来探望的次数通常也要多一些。忙还是不忙,子女要算时间的成本和收益。久病床前无孝子,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经济学的道理。
本书很多文章取材于我2008年加入牛博网之后的博客内容。像旅行家们记录旅途中的奇闻轶事一样,我把自己在经济学领域里见过的或好玩或古怪的故事记录下来。如果你觉得有趣,那我的故事就算讲成功啦。还有些在这旅程中的感悟,我也一并记录了下来。
我感谢朋友罗永浩,没有牛博网这个平台,我不会写这些文章。我感谢编辑彭毅文和兄弟喻建欢,是他们促成了这本书。我感谢女友恬恬,没有她的照顾,我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本书,也感谢她对本书初稿的大量修改和润色。
书里的错误疏漏,我不是故意的,希望读者能批评指正,以后有机会再版时改进。
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读点:一转念的九个观点


文/我的剑很慢 (豆瓣网友)
这本书写的很好玩,和生活联系的挺紧密。这本书不仅谈到了我们一直关心的都市剩男剩女现象,还介绍了最近热门的红十字会(美国红十字会,读了以后你会发现和国内的红十字会一样的不靠谱)。兰小欢偶尔还会带我们去研究为什么北京卖毛片的都扎堆在中关村、恐怖分子都是什么背景、足球比赛的点球应该怎么踢等等。反正读下来令人感到很欢乐,不仅仅只是从中学到东西而已。这本书令我想起另外一本差不多的书-《经济黑帮》,经济学这东西用来预测和做投资挺不靠谱的,用来作为解释世界运行的一种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 以下是我认为本书中比较好玩和有用的东西,并非本书的所有内容。    1,锦衣夜行 要从炫耀中得到满足,需要几个条件。1,炫耀目标得是你在乎的人(和陌生人瞎得瑟,没劲,最好是老同学聚会);2,炫耀的目标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不能太大(在比你好的人面前炫耀,那是白费功夫;在比你差很多的人面前炫耀,那有点不太仁义)3,你得有能炫耀的东西,而且得到这东西的成本不能太高。(譬如Iphone) 例子:世界各大奢侈品厂商为什么都爱中国市场,因为大家都穷的刚刚好。既有大量的人富有到了可以立即买得起,又有大部分人其实还得节衣缩食几个月才能买得起,刚好达到炫耀的目的,那价格和火候,真是拿捏的准。    2,偏以貌取人 帅哥美女通常更加自信,并且擅长与人打交道。而这个特质不会因为美貌消逝而消失,可以获得长期回报。此中机制就是:自信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因为帅哥美女从小受欢迎,与不同人群打交道的机会多,因此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    3,博士不值钱 引子:浙大一名年轻的海归博士跳楼自杀了,据说他工资只有每月2000元。 一个人的工资很大程度是由他能为雇主带来的价值决定的。博士的最大产品就是学术论文,这个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 中国每年新生产的博士数目全球第一,还有大量只干活不拿什么钱的在读博士和硕士,这么多人竞争那么有限的高校教职,想提高待遇,就算你是海归博士,也不现实。 中国改革开放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大批来自这里的人才涌入美国的数学、统计、物理、生物系,导致这几个领域严重供大于求,收入水平几十年没有提高过。而市场对经济学家的需求要大很多,而且经济学家相对于其他科学家的供给要少很多,这个导致经济学家的收入要远远好于其他科学家。    4,生命价几何 第一个故事:你已经结婚生子,家庭很幸福,但是有时候会比较缺钱。某天有一个人来找你,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拿出一箱100万美元的现金,还拿出一个带着按钮的盒子。告诉你,只要你按下这个按钮,你就可以马上得到这100万,但是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去。这件事情除了你之外,没有人会知道。你有24小时可以考虑这件事情,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大部分有点良心的人,可能不会选择去按下那个按钮。 第二个故事:换一个角度,你已经结婚生子,家庭很幸福,但是有时候会比较缺钱。某天有一个人来找你,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没有钱,拿出一个空箱子,对你说:“你要往里面放100万美元,否则我就去干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你相信他说到就能做到,但你没有100万,他还很慷慨的说可以借给你,你可以分期付款,慢慢还。这时候你大概不用考虑24小时,二话不说就可以请他走人。如果你觉得100万价格太多,那么50万?10万?1万呢?就算你腰缠万贯,想必你也不会为这个付太多钱,绝对到不了100万。 这两个故事的本质都是用100万去换一条陌生人的人命,但是人对此的估价却完全不同。这个可能和所谓的“所有者偏见”有关。这个原理大概是说:一旦你拥有了某项东西,你对它价值的估计就会上涨,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个意思。在第一个故事中,100万是别人的,虽然容易拿到,但是毕竟还没得到,自己还不算那100万的所有者。在第二个故事中,钱已经是自己的了,再要拿出去救人可就要肉疼多了。 所以说,通常人们认为经济学只能计算一些小事,而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事情(譬如爱情啊生命啊)是不能被算计的,作者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这个逻辑就好像在说买菜的时候要一分一分精打细算,而买房的时出手要不惜代价。    5,又帅又有钱 帅对男人的价值不小,但是美对女人的价值更大。 女人面对月薪三千的帅哥和年入百万的中年大肚秃顶麻子脸男,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后者。年入百万和月薪三千的差距,恰恰表明的是在女人眼中帅的价值。要女人舍弃帅哥选中年丑男,那么中年丑男的收入要比帅哥要高很多。反之,年入百万的丑女想要击败月入三千甚至没有收入的美女,几率很小。 英国对在校女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最受女人欢迎的是那些“有钱但相貌平平”的男人。因为女人潜意识认为“又帅又有钱”的男人有点花心,不适合做长期伴侣。毕竟,如果不能据为己有,那么无论是帅还是有钱,都不重要。(男人最好是要长的带的出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带的回来) 有些女性读者可能不满意,他们认为钱啊帅啊,都太肤浅了,“爱”才是最重要的。不过,男女配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要做多方面的平衡和取舍。缘分虽然玄妙,可也不是不可预测的随机发生的奇迹。很多时候,只有让女性第一眼印象良好,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而外貌和收入都是很有效的“第一眼”评价标准。       6,血头红十字 要理解一个机构的主要职能不能看广告,不能信宗旨,不能听宣传,而要看这机构把主要的资源用在了什么地方。 美国红十字会的最主要职能是什么?不是慈善救济,而是采血卖血!1988年,当年美国红十字会所有开销中的59%用于采血卖血,只有不到10%用于灾害救援;1995年,这数字分别为62%和13%。2007年,它3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一半来自于血液部门。在美国“全血市场”的供应链条上,美国红十字会占了45%的份额,并且由于拥有一项专利技术,美国红十字会垄断了北美血浆市场(注:红血球市场才是血液市场的主力军)       7,无知与仇恨 仇恨是怎么传播的呢?很简单,有人需求有人供给,一拍即合。通常来说,仇恨的供给者都是为了损害被仇恨者的利益,为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需要使用宣传攻势。为什么有人需要仇恨呢?心理学家认为,仇恨别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正在受到侵害“。譬如流氓、家暴倾向者都认为他们被别人鄙视了。 为啥有些人格外招人恨?——1 本身有威胁感。(富人,医生,警察,日本人)。2 了解他们成本高,或者远在天边,或者神秘莫测。总之接受一个简单的结论更加容易。 如果你尝试对一个事情/人群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或者媒体对这些事情进行了客观的报道,那么仇恨就不容易被传播。例子:假设你读了很多关于日本的著作,去过日本,和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交流过,就不那么容易成为仇日分子。    8,恐怖分子考 我们可以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自杀性恐怖袭击事件,因此会好奇这些恐怖分子究竟是些什么人,为什么不好好活着而要把自己炸成粉末。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么这些恐怖分子应该是很穷的吧?这些人也应该没受过什么教育,否则怎么会那么傻去搞自杀袭击呢?穷而且没有文化,这恐怕是大多数人对恐怖分子的印象。 事实上现代的恐怖分子也确实不是又穷又没有文化的人,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并且受过良好教育。汪精卫、秋瑾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并且自身教育背景良好(留学日本),9.11开飞机撞大楼的恐怖分子,那可是顶尖的技术活,不是普通教育程度的人可以干的了的。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48个有资料记载的人体炸弹案例中,穷人只占不到15%。这些人体炸弹中,中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只有2%(同一时期同一地区,中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有将近50%) 这个事情其实不难理解。恐怖活动虽然极端,但是说到底这是一种政治行为,恐怖分子们一般有很多政治诉求。而与这些政治诉求相比,穷人的首要任务是吃饱饭。    9,专家的意见 专家在中国几乎是一个贬义词。如何对待专家,兰小欢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观点,因为他若不愿意相信,就基本不会认真思考,更别提接受了。第二,为穷人代言的专家和为富人代言的专家同样可耻,为政府说话的专家和为老百姓说话的专家同样不道德,真正的专家只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说话,只为他坚信不疑的事实和学科逻辑说话。第三,没有良心的专家依然是专家,因为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良心,而在于是否具备专业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