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Idea都死哪去了?

南归_教育

2012-07-24 00:36:00
本篇文章是startup genome官方中文站对原文的译作。

以下是正文:
VC们现在正双手抱头,一筹莫展——市场上回报下降,资金枯竭,而且似乎追求Big Idea的企业家越来越少。
他们指责某些早期投资者鼓励“整整一代的创业者去建立一些‘平庸的小’(dipshit)公司,指望谷歌用2500万美元来收购他们”。他们抱怨道,这种“小家子气”导致创业者不去考虑创立下一个谷歌或下一个微软,而是去做一些相对没意思的事情。而这使整个行业生态都受到了影响,最终没有人能从中获利——没有了IPO,没有20000个高科技的就业岗位,投资人也不愿投资这些项目。
然而,VC们混淆了它们的因果关系。天使投资人不是创业者“小家子气”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都在考虑做小公司,是因为开设公司的成本大幅下降,以至现在新出现了一大批的创业者。那些做出下一个十亿级别大公司的创业者和做出dipshit公司的创业者根本是两码人。Dipshit的创业者们没有改变世界的愿景,只是想给家人良好的生活条件,开个好车,获得自由。这类企业可以称为“信息时代的夫妻店”,只是比他们砖瓦时代的前辈们更有技术含量,更具盈利能力——前辈们开饭馆和理发店,他们做给饭馆和理发店做卖优惠券的APP。
这对于创业的生态或经济都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小公司构建起了创业圈的的长尾现象,满足了数以百万记的各种需求。有时他们甚至发现自己所针对的利基市场比他们原以为的要大得多。你能想象做那种放在客厅里的空气床垫的公司发展到10亿美元的规模,并进军渡假租赁市场和酒店行业吗?我认为没有很多精明的投资者都没料到。
对VC而言,这种长尾的崛起带来的唯一负面影响,是他们需要更好的像过滤系统噪音那样去过滤项目。目前,创投圈尚无法区分“夫妻店”和拥有“10亿潜力”的企业,这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谁该为“Big Idea”的缺失负责?尽管VC们对早期投资者多有抱怨,而创业成本降低又导致small idea的公司泛滥,VC们对于Big Idea的公司的绝对数量还是认为有谱的。我认为,有个微妙的原因导致了Big Idea的减少:Big Idea软件公司的减少,是由于创始团队的同质化。
如果创始团队与市场不是极端的般配(Founder Market Fit),那么十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就不会出现。在过去,成功的法则是“工程师+工程师”或“工程师+商业高手”的搭配。多数十亿级的成功企业都遵循了这个模式,如Hewlett + Packard, Jobs + Wozniak, Gates + Allen, Ellison + Miner, Larry + Sergey, Thiel + Levchin等等——他们制作出了计算器、PC、数据库、搜索引擎、支付流程等等,这些玩意儿属于“硬件+软件”的结构——这个法则对于这种结构的产品都是生效的。当一个技术天才遇上一个极度善于销售的哥们,十亿美元企业的DNA就形成了。
但时代变了。“硬件+软件”的结构被无边界的应用所替代,并产生了新一波的十亿美元级的企业。在过去的7年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个技术天才+一个超级销售”是不够的。在十亿美元企业的DNA中多了一个角色:设计(师)。设计铺天盖地:设计思想,设计大会(Design Conferences),设计基金……到处都是。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出设计致胜的公司: Mint、Square、Quora、Asana、Path... 这只是随便列举。当设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时,它就不仅仅是个漂亮的交互界面了,它将复杂的技术与对用户动机与能力的理解,同步为难以替代的直观体验。
为何属于设计师的时代偏偏是现在?
互联网和技术变得更加普及,其进程总是在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设施是建立在原有的顶尖基础设施之上的,这使许多原来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设计师们需要快速又稳定的工具来保证效果的呈现,AJAX、HTML5等就做到了;他们还需要大量的愿意把钱花在漂亮的、直观的用户界面上的消费者,这个客群与以前有所不同——技术公司的主要客户不再是那些希望用最低价获得最多功能的公司经理们了。
但我相信由设计师领导的团队也容易不切实际。互联网具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已覆盖全球,以至可以重构或影响几乎每一个行业。但硅谷认为这种影响只是那些“摇滚巨星工程师”及“超级天王设计师”的事儿。这种团队习惯于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想出一个牛逼的创意就开始着手执行。现在,如果你把俩工程师和一个设计师扔在一起并叫他们拿出一个创业的点子来,有50%以上的可能他们会扔出另一个SoLoMo拍照分享的APP来。但现在这样的团队正在滥大街。
怎么办?所有的创新点子就只到这份上了?问题在于,创新就是把我们所知道的应用到某些新的领域,而工程师们的理解却是尽量把新的技术利用起来,如云技术、移动互联网、社交、大数据等。这在他们致力于解决的是基础的技术问题时没有问题,但这类问题的创新空间相对于以下这个方向的创新空间是有限的:软件的新前沿阵地是把高度发展的、便于使用的技术放到新的行业应用中去。解开创新之锁的唯一方法是创始团队变得多样化。我认为现在十亿美元公司的创始团队DNA中缺乏的是:行业专家,那些对他们试图影响的行业有最深刻洞见的人。没有行业专家,却试图去影响行业是不可想象、不可实现的。


有如此多的行业可以成为科技创业公司影响的目标:教育、医疗保健、商业、艺术、政务等等。但那些搭配“摇滚巨星工程师”和“超级天王设计师”的行业专家们在哪儿?他们中的多数看起来在徘徊着,试图通过著书、演讲、讲学、行业论坛等方式来散播自己的想法,却没意识到他们现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植入到软件应用中。而这个途径对改变人们的行为、产生社会影响有难以置信的效力。
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合作的机会。这世上满是聪明的行业专家和软件高手,但他们很少和对方交流,更不用说一起工作了。我见过制作个人财务软件的从没听说过Ramit Sethi在他的畅销书中提到的极为有效的“6周个人金融项目”;我见过制作减肥APP的从没听说过BJ Fogg的“行为改变模型”或他的 Persuasive Technology Lab;我见过想制作个人提升及心灵成长的软件的人没听说过ILP。产品团队似乎认为,信息化创新对行业的影响就是把一些诸如好友关系、follow关系、分享做到应用中。这含蓄地把简陋、缺乏创意的理念贯穿到了产品设计中。满世界都是优秀的研究和理论,是时候把这些想法从死气沉沉的羊皮纸和象牙塔中解救出来了,把这些知识插上电,整合到软件产业中去,照亮整个社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